奇闻吧
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无义战:孟子为何痛斥诸侯间的攻伐兼并?战争还有仁义的么?

春秋无义战:孟子为何痛斥诸侯间的攻伐兼并?战争还有仁义的么?

时间:2019-12-15 20:03:42 作者:迷迷 来源:奇闻吧 手机阅读

原标题:春秋无义战:孟子为何痛斥诸侯间的攻伐兼并?战争还有仁义的么?

“春秋无义战”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下》,在孟子乃至整个儒家看来,春秋时期没有正义的战争,为何?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周天子再也不能束缚诸侯,各国多行僭越之举,称王称霸就算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也已是司空见惯。而继承孔子衣钵,宣扬“仁政”的孟子则不满于此,痛斥这样的行为,以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因此诸侯间的攻伐兼并都是“无义”的,因此才有了这句话。

一、礼乐崩坏,诸侯不义

周朝时代表登记制度的礼乐,原本是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用以束缚诸侯的一道枷锁。昔日周公旦两次东征,深感周天子统治疆域之广,因此从“礼”巩固阶级分化,通过制定各种典章制度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舆论,使其适用于宗法制,并升华“乐”,使其成为一种待遇,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宣传和巩固阶级统治。

然而周幽王昏庸,因宠爱褒姒而废长立幼,废黜贤淑的王后申后和长子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姬宜臼。申后之父申国国君申侯大怒,一气之下带着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之后又与诸侯们一起共同拥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而周地百姓及王公贵族立周幽王之弟余臣为携王,因携王是周室所立,平王是与周室为敌的申国为立,所以说周携王才是正统,一时间出现“二王并立”的局面。而为了使自己“名正言顺”,周平王不仅依托秦襄公派兵护送自己迁都洛邑,此举意图躲避西戎的骚扰,也为了靠近鲁国、晋国等曾经推举自己为王的诸侯国,希望继续得到他们的拥护,还使晋文侯攻杀周携王,以致周王朝再度重新统一。这位“弑父”的周天子名声尽失,东周因为迁都,地窄人寡,无力再控制诸侯,因此在春秋时期,礼乐崩坏,“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无“义”之战由此开始。

展开全文

二、仁义不施,战无道义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其意思是:春秋时期没有合乎“义”的战争。哪一国或许比这一国要好一点,这样的情况倒是有的。所谓“征”,是指上讨伐下,同等级的国家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在孟子看来,这天下能发动战争的,只有天子一人,而诸侯之间的征战并无道义,“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因此以孟子为首的儒家学派对于战事多贬斥之言,并认为所谓义战,必用天子之命,所以说“征”乃是“上伐下”。地位相同的诸侯国互相征战,那就是藐视天子,目无王法,是“擅兴之罪”。

但也并不是说所有的战争就被儒家鄙夷,齐桓公“尊王攘夷”,天子不敢得罪,以礼相待,后世看来觉得是周天子太“没用”了,只能做个傀儡国王,而儒家则认为齐桓公引众诸侯来朝进贡,此乃仁义之举,齐国“召陵之师”是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成功遏制了荆蛮楚国的扩扎,维护了中原诸国利益,所以也是符合道义的。但这并不能改变“礼乐崩坏,人心不古”的混乱局面,所以孟子说虽然“彼善于此,则有之矣”,然而终究还是“春秋无义战”。

三、战不可避,只能自强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孙武看来,战争需要“仁义”,但是并不把"仁"放在首要地位,因此《孙子兵法》一方面讲“仁”、"礼",但又不把它放在首要地位;另一方面是重功利,在兼并战争中,大国争霸,小国谋存,这些都是“重功利”的表现,因此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孙武认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可以看到,“智”、“信”都在“仁”前面,为何?因为战争是为贵族服务的,但参加战争的主体却是黔首,平民百姓不懂文化,又何谈“仁义”呢?因此孙武在讲将领的五德时,把“智”放在首要地位,而把“仁”的要求放在次要地位,是十分自然的。而且此“仁”也非孟子倡导的“仁政”,而是将"仁"用于对士卒的管理和教育方面,即“视卒如爱子”等。在孙武看来,为国家而战,视民如子便是“仁”了。而春秋时期的战争,皆是因周王室衰微,天下需要一个新的“共主”,各国互相攻伐,小国被大国吞并,都是为“和平”而努力,因此春秋时期的战争也是有“仁义之战”的。

春秋无义战:孟子为何痛斥诸侯间的攻伐兼并?战争还有仁义的么?

相关文章

  • 投降为什么要用白色的旗,为什么不用别的颜色?
    投降为什么要用白色的旗,为什么不用别的颜色?
    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种影视剧里面看到,战争的双方如果有一方选择投降,就会用白旗来表示,升起白旗向对方表示自己投降了,这似乎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在很多地方都适用。但是为什么举白旗会表示投降呢?白色的旗子相比其他颜色的旗子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 唐玄宗当了皇帝之后,为何要执意杀掉帮助过他的姑姑太平公主?
    唐玄宗当了皇帝之后,为何要执意杀掉帮助过他的姑姑太平公主?
    原标题:唐玄宗当了皇帝之后,为何要执意杀掉帮助过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翻开唐朝的历史,你会看到有两个人物,他们既是姑侄,但同时又流传出一些侄子喜欢姑姑的传闻,这两人就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而且,说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帝位,还真的与太平公主脱不开关系,...
  • 关羽水淹七军,到底淹了多少人呢?
    关羽水淹七军,到底淹了多少人呢?
    关羽水淹七军,到底淹了多少人呢?...
  • 汉武盛世是怎么形成的?汉武帝刘彻都推行了哪些政策?
    汉武盛世是怎么形成的?汉武帝刘彻都推行了哪些政策?
    汉武帝刘彻刘彻(前157年7月30日-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其母为关陇人孝景王皇后,于7岁时被册立为储君,16岁登基,在位达54年,其正式谥号为“孝武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称“汉武帝刘彻”,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长的中国皇帝。...
  • 西游记里告孙悟空的为什么是秦广王?阎王去哪了?
    西游记里告孙悟空的为什么是秦广王?阎王去哪了?
    很多人一直都以为,《西游记》中在孙悟空去地府勾掉了猴子们的名字之后,上天去向玉帝告状的是阎王,但其实在原著当中所写的并非如此,而是“秦广王”。如果不是特别了解我国古代的神话的话,或许对这个名字会有一些陌生,不知道这个秦广王是谁?如果告状的人...
  • 揭秘:历史上的三棱军刺到底有多厉害?
    揭秘:历史上的三棱军刺到底有多厉害?
    三棱军刺的刀身十分特别, 不同与其他刀具的平面刀身设计,三棱军刺的刀身呈扭曲的棱形,自刀尖处向下扩展又分成了三面刀刃,刀刃之间有三处凹型血槽。 三棱军刺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放血能力, 我国的56式三棱军刺在国际上被称之为“放血王”。  三棱军...
  • 揭秘戴笠死亡之迷:乾隆的九龙宝剑与戴笠之死
    揭秘戴笠死亡之迷:乾隆的九龙宝剑与戴笠之死
    关于戴笠的死因,不断有很多传说。此中一个传播颇广的说法,是戴笠被其手下马汉三筹划戕害。而戕害的因由,是马汉三辛劳寻得乾隆天子的九龙宝剑,却被戴笠强行夺走,马汉三心中不忿,遂与手下筹划了这起暗害变乱。详细环境以下——  1946年3月13日,...
  • 古代身份证:曾是特权的象征老百姓无资格佩戴
    古代身份证:曾是特权的象征老百姓无资格佩戴
    当前位置:奇闻野史吧 > 历史趣闻 > 正文古代身份证:曾是特权的象征老百姓无资格佩戴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动漫版里有一个细节:两名卫士在一条路口执勤,一名骑马的官员从身上摸出一只金属小物件,因而顺遂经过。这个金属小工具叫“鱼袋...
  •  中国再次先行一步!中科院宣布重大好消息:新冠“克星”终于来了
    中国再次先行一步!中科院宣布重大好消息:新冠“克星”终于来了
    中国再次先行一步!中科院宣布重大好消息:新冠“克星”终于来了...
  • 秦国为何能网罗天下人才?人才引进给秦国带来
    秦国为何能网罗天下人才?人才引进给秦国带来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国为何能网罗天下人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由此中国诞生了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朝。  秦国为何能够一统天下的话题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有人说是商鞅变法成就...

历史事件

热门文章

今日最新

友情链接: 美女图片 两性健康网 奇闻818手机版 说说大全 奇闻网 168图片网 z6新闻网 奇闻818 天下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