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吧
首页 > 历史事件 > 明朝的覆灭,“阉党”与“文臣”各占一半,这其中“文臣”更可恨

明朝的覆灭,“阉党”与“文臣”各占一半,这其中“文臣”更可恨

时间:2019-12-15 18:59:09 作者:迷迷 来源:奇闻吧 手机阅读

原标题:明朝的覆灭,“阉党”与“文臣”各占一半,这其中“文臣”更可恨

许多喜欢明代史的朋友,都对“东厂”这一古代机构十分熟悉,且对传说中“厂卫”的劣行闻之色变。实际上,这种见解并不严谨,“东缉事厂”这一机构在设立之初,并没有关押犯人的职能,所以,在“东缉事厂”中极少出现传闻中的种种黑牢冤狱。

实际上,东缉事厂的职能与锦衣卫相仿,厂卫们手中的刑罚自主性有限。

其实,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那些严刑逼供捕、风捉影的阉党,多半出身自“西厂”以及其附属的“内行厂”。之所以东缉事厂留给现代人的印象如此糟糕,完全是因为明朝灭亡后,清朝统治者为了污蔑前朝,栽赃嫁祸罢了。

由此可见,“西缉事厂”的权力,远比“东缉事厂”大得多,但是,为何最终只有“东缉事厂”留存,“西缉事厂”却消失在了政坛之中呢?

从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东、西厂之间的关系是势同水火的,双方的政见不和,势必会带来种种的政治斗争。东、西两厂的厂卫为了扳倒对方无所不用其极,捕风捉影栽赃嫁祸实属家常便饭。我们熟知的著名太监刘瑾,便是西缉事厂中权势最大的太监,据说,当时的刘瑾在政坛上的地位已经到了只手遮天的地步,连皇帝都要让他三分。

东缉事厂、西缉事厂、内行厂以及其它朝中政党,经过为期五年的角逐后,西缉事厂与内行厂日渐式微。最终,这场政治风波以刘瑾垮台收尾,明明武宗当即昭告天下,将西缉事厂以及内行厂合并入东缉事厂。也就是说,现代人所理解的东缉事厂,实际上是东缉事厂、西缉事厂、内行厂结合而来的政治产物。

展开全文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西缉事厂整合以前,东缉事厂始终处于弱势局面。所以,正应了那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最终,唯有稳定的势力——东缉事厂被保留了下来。但最终,融合了西缉事厂和内行厂的东缉事厂摇身一变,还是成为了凌驾于皇权与官权的政治势力,亦是最终导致大明王朝走向覆灭的幕后推手之一。

我们知道,一场名为“东林之争”的政治矛盾,则是导致明王朝大厦倾覆的诱因,而主导这场政治斗争的,正是东缉事厂以及文臣集团。如果,从明代史中抽丝剥茧,我们便会发现,以顾宪成为领袖的东林党人,远没有史料中所展现的那般光明正大。至少,在国家一步步迈向深渊之际,文官们始终致力于斗争,对其他政务视若罔闻,这也间接导致国家基业毁于一旦。

常言道:“天下乌鸦一般黑。”笔者认为,明朝覆灭的罪责“阉党”与“文臣”各占一半,否则,单凭任意一股政治势力是无法翻起风浪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林党争逐渐演化成官权与宦权的直接冲突。可笑的是,作为一国之君的朱由校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从旁坐视两党相争,甚至,在某些事件中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朱由校的表现得十分暧昧,一边在朝政上依附于东林党人,另一方面又纵容阉党做大。这种态度,最终,促使东缉事厂与朋党之间的矛盾演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当时,各地的富商们与朝中权贵相互勾结,为了双方的利益改革税收政策。在利益的驱使下,受贿的朝官蛊惑皇帝压低商业税收,致使商人的利润水涨船高。久而久之,富商们赚的盆满钵满,这一时期,类似石崇斗富的现象比比皆是。然而,在面临国家危亡之际,这些腰缠万贯的富商却不肯拿出一文钱购置军备粮草。

单凭好坏评价古人并不严谨,至少,在这场党争中,东缉事厂所表现出的态度是正确的。作为皇权的代言人,东缉事厂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因此,东缉事厂的厂卫不遗余力地打压文官集团以及各地富商。通过这起事件的始末,笔者认为,在这场党争之中,文臣集团虽然占据着道德的制高点,但是,朋党中又有几人能做到他们口中所说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最终,到天启皇帝病逝时,新上任的崇祯皇帝在文官的怂恿下,扳倒了了著名大太监魏忠贤的同时,也差不多完全摧毁了厂卫系统,导致皇帝对文官集团再无任何监控和压制力量,厂卫沦为“大汉将军”几乎彻底失去反贪、监视、情报收集等一切职能,直至南明灭亡也无力恢复。

相关文章

历史事件

热门文章

今日最新

友情链接: 美女图片 两性健康网 奇闻818手机版 说说大全 奇闻网 168图片网 z6新闻网 奇闻818 天下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