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吧
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的士兵吃什么?士兵一年有几次吃肉的机会

汉朝的士兵吃什么?士兵一年有几次吃肉的机会

时间:2019-12-12 14:54:27 作者:迷迷 来源:奇闻吧 手机阅读

  在《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中写过这么一句话: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估计是很多人对于汉王朝最深刻记忆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来自于“鸡血”横流的《汉武大帝》、《汉书》作者班固所处的东汉初年与匈奴交往的“屈辱史”,让他对“外患”的笔墨远比司马迁更重,这种情绪与当代年轻人渗入骨髓的近代屈辱史教育完美契合。

  所以,西汉王朝很容易就被套上了“铁血”的标签,与《大秦帝国》中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堪称一时瑜亮,进而脑补出了一个上古时代的“军国主义”想象,由此发散汉武帝固然是好皇帝,“独尊儒术”的经却被后世念歪了,以至于儒生误国,否则,中华的疆域早就到欧洲了,可能新大陆也要说汉语了。

image.png

  问题是,这些想象是事实吗?

  我们先来看看军国主义这个词,英文是Militarism,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将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及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这个词汇,在人类历史上最匹配的,就是普鲁士王国,也就是所谓的“普鲁士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而不是国家拥有一支军队”,在军事优先的程度上,就算是二战前的日本军国主义也要瞠乎其后。

  但是请注意,无论是上述概念还是事实,都导出了一个核心,那就是“先军”二字,这个我们邻国利用汉字的精妙总结。

  军事优先,乃至于军队优先,至少要保障在营军人的生活水平,哪怕国民吃不饱,也要让士兵有力气打仗,冷兵器时代尤其如此,毕竟没有力气,士兵是拉不开强弩,挥不动刀枪的。

  那么,被视为“军国主义”的大汉王朝能做到吗?

  我们还是来看看它的边防士兵的食谱。

  原本这么琐碎的信息,在《史记》、《汉书》等文献中是很难见到的,万幸在近百年来出土了一系列的汉代边戍的竹简和木牍,为研究者提供西汉边防军人生活、执勤的第一手资料,让我们得以窥见一系列的细节。

image.png

  《史记》上有“五谷”之说,即“黍、粟、麦、菽、稻”,但南北地域广大,主食各不相同,比如关东地区就以麦饭为主,《说文·食部》:

  陈、楚之间食麦饭日蜚。

  所谓“麦饭”,颜师古注释《急就章》卷二“饼饵麦饭甘豆羹”条称:

  麦饭,磨麦合皮而炊之也,甘豆羹,以洮米泔和小豆而煮之也;一曰以小豆为羹,不以醯酢,其味纯甘,故曰甘豆羹也。麦饭豆羹皆野人农夫之食耳。

  翻译过来就是经过粗加工的小麦,不经磨面粉精加工的工序,直接做成一粒粒的麦饭,属于下层百姓的食物,当然,大人物若是混不好,也得吃这个,见《后汉书·冯异传》:

  光武对灶燎衣,异复进麦饭、菟肩。

  此时已经是汉光武帝起兵之后,西汉早已灭亡,石磨早已不是稀罕物,民间仍旧在吃麦饭,以至于遇厄的汉光武也只能吃这个。

  不过,关东、关西和江南本就有所不同,河西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和麦两类,其中“粟”,今天北方俗称为“小米”、“谷子”,在汉简中又分为几个种类,如粟、白粟、秣粟、粟米等。

image.png

  还有属于“粟”的作物“黍”和“稞”。

  “黍”就是今天说的黄米,有粘性可酿酒,在汉简中有个多个异名,如“糜子”、“黄米”、“稷”等。

  “稞”则是比较优质的“粟”,往往有黏性,汉简中也称为“粱”、“白粱”、“粱米”、“秫”。

  至于麦子的食用,汉简中也记载颇多,有“麦”、“米麦”、“大麦”、“小麦”、“穬麦”等不同的叫法,按照何双全先生在《居延汉简所见汉代农作物小考》(《农业考古》,1986年第2期)中的考证,这些麦的形象特征与今天的冬小麦相同。

  主食之外是副食,比如“菽”,也就是豆子。

  与先秦时“菽”仍是主粮不同,西汉时,“菽”的地位在下降,直接将其作为主粮食用的情况越来越少,而代之以“豆酱”、“豆豉”、“豆腐”、“大豆黄卷”等形式,而且,河西地区因为气候特性,豆类并非产区,虽然有戍卒食用的记录,应该属于粮食输入的情况。

  另一项重要副食是蔬菜,徐元邦先生在《居延汉简中所见之蔬菜》(《古今农业》,1988年第1期)中的考证所见的蔬菜名称有:

  葱、姜、韭、葵、毋菁、薯和荠、胡豆。

image.png

  葵,在明代以前并非指向日葵,又名“冬苋菜”或“滑菜”,王帧《农书》记载:

  葵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本丰而耐旱,味甘而无毒,供食之余可为菹腊(咸干菜),枯枿之遗可为榜簇,子若根则能疗疾。

  毋菁,即“蔓菁”、“芜菁”,也称“诸葛菜”,蔓菁按根形分为长圆两种,有多种颜色,性似萝卜、喜清凉,皮色光洁者为贵。

  薯,不是马铃薯、红薯,它们是外来物种,中国原生的薯,也称“藷藇”,也就是今天的“山药”。

  荠,在汉简写作“介”,或为“芸苔”,即今天所说的油菜,荠子还可做酱,也就是油菜籽。

  胡豆,居延有出土实物,形状与豌豆类似,应指今天的豌豆。

相关文章

  • 吴佩孚生前遭老百姓唾弃,为何死后却有上万老百姓为其送行?
    吴佩孚生前遭老百姓唾弃,为何死后却有上万老百姓为其送行?
    在民国时期,当时有很多的军阀,那么日本人为何非要选择吴佩孚呢?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看下吴佩孚当时的背景了。吴佩孚原本是一介书生,之后弃笔从戎,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略,一直做到了直系军首领的位置。在1922年的直奉大战期间,吴佩孚凭借着自己...
  • 楚霸王项羽乌江自杀之后 楚霸王项羽的后代怎样了
    楚霸王项羽乌江自杀之后 楚霸王项羽的后代怎样了
    楚霸王项羽乌江自杀之后 楚霸王项羽的后代怎样了...
  • 南朝宋的荒唐皇帝,把几个妹妹全纳为妃子
    南朝宋的荒唐皇帝,把几个妹妹全纳为妃子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是一个封建迷信的时代,在这种封建社会之中,我们后人也得知了无数皇帝的荒诞事迹,在现代人看来,古代有很多事情都不让人无法理解,甚至会让人觉得无语。  其实这些荒唐事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今天奇闻818小编...
  • 揭秘元亶的悲哀一生:10岁登基,26岁封王,28岁
    揭秘元亶的悲哀一生:10岁登基,26岁封王,28岁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元亶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公元534年,此时的北魏帝国已经名存实亡,朝政大权落入高欢和宇文泰两大权臣之手,连皇帝孝武帝元修都是由高欢拥立,没有实权。元修胸怀大志,有着他爷爷孝文帝的遗风,他不满高欢的操纵,于是...
  • 古代上真实的华妃是哪位?她是雍正最宠爱的妃子
    古代上真实的华妃是哪位?她是雍正最宠爱的妃子
    古代上真实的华妃是哪位?她是雍正最宠爱的妃子...
  • 看五届西部展我感觉有点缺氧
    看五届西部展我感觉有点缺氧
    2020年1月1日起了个大早,我从白银出发去甘肃省博物馆旁观了五届西部展。这届西部展也没有几多不测,根基照样近几年全国展的老套套。一、行草书主调照样二王手札、圣教,米芾的苕溪、蜀素,颜真卿三稿,黄庭坚廉蔺传,怀素的自叙、千字文、孙过庭书谱。...
  • “热血文豪”辛弃疾:写词只是爱好,干仗才是本性
    “热血文豪”辛弃疾:写词只是爱好,干仗才是本性
    世上从不缺牛人,但能一牛究竟的少之又少,辛弃疾是个破例。他生下来便起头牛,一向牛到68岁逝世,直到如今他留下的很多千古名句,仍让人赞叹不已。然而,给人留下名人诗人印象的辛弃疾,骨子里的确一个热血彭湃的人,写词对他来说只是喜爱,杀人干仗才是他...
  • 曹操有谋主荀攸,刘备有谋主法正,两人谁更胜一筹呢?
    曹操有谋主荀攸,刘备有谋主法正,两人谁更胜一筹呢?
    导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是谋士的感化。古代汗青上有名的谋士不堪列举,如秦末范增、张良,隋末唐初的房玄龄、杜如晦,元末明初的刘伯温,李善长等等。个中三国时代更是一个巅峰,魏蜀阵营都有着如许的人物,被比作谋主的好比曹营里的荀攸,刘...
  • 晚唐最经典的5首菩萨蛮,你读过几首?
    晚唐最经典的5首菩萨蛮,你读过几首?
    晚唐最经典的5首菩萨蛮,你读过几首?...
  • 是什么原因让楼兰古城神秘消失
    是什么原因让楼兰古城神秘消失
    近期一个科考小组在曾经干枯的罗布泊的于孔雀河北岸发明了一座奥秘的古城遗址。在颠末进一步地掘客,迷信家经过探测和研讨后找到楼兰人存在的证据,这座古城就是千年之前奥秘消散的楼兰古城。大概许多人还不晓得的历史楼兰古国!楼兰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

历史事件

热门文章

今日最新

友情链接: 美女图片 两性健康网 奇闻818手机版 说说大全 奇闻网 168图片网 z6新闻网 奇闻818 天下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