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对诗歌有什么历史贡献?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一说起古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唐诗,而一说起唐诗,人们首先想到的一般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这两位大诗人,因为他俩的名气和诗文水平最高。但当代国人,尤其是80后、90后、00后认识的第一位诗人却既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而是骆宾王。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骆宾王所写的《咏鹅》就一直是我国一年级语文学习的第一首古诗,直到2019年的新编教材中,一年级语文学习的第一首古诗才换成了《汉乐府·江南》。
《咏鹅》的原文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描述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意趣盎然,非常适合作儿童的启蒙诗歌。因此,除了上小学之前就背诵古诗的孩子以外,《咏鹅》应是他们学习的第一首古诗,骆宾王也就是他们认识的第一位诗人。而且,骆宾王的《咏鹅》和李白的《静夜思》差不多是中国背诵人数、次数最多的两首古诗了吧。
.
上图_ 骆宾王纪念馆
据说《咏鹅》是在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这么看来骆宾王小时候堪称神童,才华横溢。然而长大后的骆宾王虽然更加地才华横溢,但却一直怀才不遇、潦倒落魄,最后更是在历史上突然消失。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骆宾王的父亲曾经担任青州博昌县令,但很早便去世了,故而骆宾王早年是在十分贫困的环境下度过的。641年,22岁的骆宾王参加了科举。初唐时期的科举制度还不够完善,更加注重门第关系。由于很多学子事前就通过各种关系铺平了中举的道路,而骆宾王却不屑于使用这些歪门邪道,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名落孙山。他在《畴昔篇》中就用“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遨游灞陵曲,风月洛城端。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表达了他参加科举的感受。
上图_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
科举无门之后,骆宾王开启了他漫长的求职跳槽的职业生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六子、道王李元庆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收他做门客,让他炫耀展现一下才华以得到皇帝的重用,他却在《自叙状》中写道:
若乃脂韦其迹,乾没其心;说己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
大体意思就是说,自吹自擂地宣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反而会让自己背上了“冒进”、“贪禄”的骂名,违背了他做人的原则,坚决不干。所以文章最后,他又写道:“所以令炫其能,斯不奉命。谨状。”
从《自叙状》中可以看出骆宾王是一个极其清高、叛逆和耿直的人,这种性格注定了他无法仕途平坦。骆宾王后来的人生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
上图_ 骆宾王(约619年—约687年),唐代著名诗人
骆宾王初入仕途担任奉礼郎,因性格耿直得罪了同僚而被排挤丢官;后来到西域从军,觉得无法沙场建功便不辞而别,“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之类的诗歌空抒豪情壮志而不辞而别;
后进入四川,担任了姚州道大总管李义机的幕僚,为其平定蛮族叛乱书写檄文,结果看不惯同事的贪污行径有擅自离职;
年近花甲回到长安,由长安主簿入朝担任侍御史,结果经常上书讽刺而获罪入狱;
后来唐高宗大赦天下,骆宾王出狱后又去担任临海县丞,他又因无法适应官场而任性地弃官到扬州去游历……
原本已经六十多岁的骆宾王应该就此在历史上缓慢谢幕了,可是他的结局却成了一个谜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上图_ 武则天·蒙汉良篆刻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掉唐中宗李显,改立了李旦,其权势愈加滔天,朝中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武则天会篡位称帝。其反对者开始筹谋反抗,就在嗣圣元年的九月,英国公徐敬业(李敬业,唐朝开国功臣李勣的孙子,李勣本名徐世勣,是众多隋唐演义小说中徐茂公的原型)在扬州起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