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艳
齐东路2号,现已挂牌丛良弼故居,是他在岛城的第二栋别墅,位于岛城有名七岔路口的一角,交通便当,背后是伏龙山,是青岛老城区的绝佳地段,青岛文史专家李明在《画说青岛老建筑》中如斯形容丛良弼第宅:“第宅的主楼前有以高墙遮挡的较大的天井,所以,第宅的主人能够在个中纵情地享受到一份都会中的恬静”。只是,这种恬静因其变身为酒店而彻底被打破。酒店工作人员敷陈记者,他们经常会跟顾客讲一讲丛良弼师长的故事。在青岛,丛老师长陆续,但更多的是贡献。
丛兆桓
1924年,丛良弼便买下了齐东路2号的一片地,“这栋房子是1925年到1927年盖的,1928年搬进去的。1927年的时候,在大连旅顺口也盖了一栋几乎一模一般的房子”,丛兆桓就是出生于大连旅顺口的别墅里。在搬迁这一年,建于曹县路29号的青岛振业火柴厂也正式投产,丛良弼开启了在青岛的事业。火柴厂络续成长强大,确立了“丛良弼及其建立的振业火柴公司在山东甚至北方民族火柴工业中的龙头地位”。除了济南、济宁、青岛、蚌埠四地的振业火柴厂,丛良弼还有振华、裕鲁、新生等木材厂、颜料厂、橡胶厂等企业,成为国内知名的企业巨头。
到今朝为止,读者对丛良弼的印象或者是一位大实业家,建厂,买地盖别墅,在青岛过的是挥金如土的富豪生活。其实否则。
丛良弼的儿子丛通门与儿媳。
生活上,他们非常简单。出生于1937年的丛肇棠与祖父配合生活了9年,“我是丛家最小的孙子,所以名字里的木子旁在最底下”,其他几人离别是丛肇栋、丛肇樑、丛肇桐、丛兆(因登户口时将“肇”误写为“兆”遂沿用)桓等。在丛肇棠的记忆中,“十八口之家,一天就一块现大洋的赡养费,由奶奶掌管。吃饭也很有礼貌,爷爷奶奶先吃,叔叔大爷其次,之后才是媳妇带着孩子吃,到我们只剩菜汤了,不敷就吃咸菜”,丛肇棠记得家里本来有六个大缸,腌的满是咸菜。丛兆桓也说:“奶奶和母亲都是农村妇女,非常节约,家规是一粒米都不克虚耗。”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